猫的眼睛什么原理?
“猫的眼睛能看见黑色和白色”,这句话对吗? 不对!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眼睛的视角是120°,而猫眼睛的视角只有60°(家猫)或者50°(野猫); 其次人的眼睛的晶状体是一个凸透镜,可以连续调焦,所以可以看清远、中、近的风景; 而猫的晶状体比人更厚一些,是一种双凸透镜,不能连续调焦。相对于人来说,猫的视力是缩微的。 最后人的眼球连接着大脑,有许多感光神经相连,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立体的。 但猫的眼球没有连接大脑的感受器,它看到的世界不是立体的。
那猫只能看见黑、白两色吗? 不,如果给它一个充足的光源,比如太阳,它就是能够看见颜色的。 一个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用手挡住太阳,让光线从小孔射向水池,形成一列光栅。只要光照强度足够大,水波就能清晰地倒影在池水中。 但是如果我们把一只猫蒙上双眼,然后把它放在这一列光栅前,它能识别出这列光栅是由一个个的小圆组成的。也就是说,猫眼能分辨彩色。 不过,猫能看见彩色不代表它的色彩视觉与人一样。 有研究比较了猫与人类不同色彩的视觉差异,发现人和猫看到的红色是不一样的[1]。 人眼中的“红绿色盲”,对于猫来说却是“不可见”的,即对它们而言是无色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野外看不到彩色猫呢? 因为人在野外很少能看到非常明亮的光线来源,这时候人眼中会反射性地调整瞳孔大小——瞳孔缩小。 当外界光照很强时,动物需要调节瞳孔大小来控制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以免过强的光线伤害眼睛。而小猫的瞳孔随着光线的变化而不断收缩,就像人们看到强光时迅速眯起眼睛是一样的。 这样,小猫的瞳孔就变成了上下两个黑点,我们也就看不出颜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