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有几个品种?

古楚阊古楚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我知道,给我加鸡腿! 首先,从科属上说,热带鱼分两大类,一是鲤科,二是慈鲷科(又称为丽鱼)。其中鲤科有7000多种,我们熟悉的鲤鱼、金鱼都是这个科的;而慈鲷科则包含了大部分的热带鱼,比如虎皮鱼、七彩神仙鱼、菠萝鱼等等都属于慈鲷科; 而鹦鹉鱼,恰恰就是属于慈鲷科,由南美地区的丽鱼培育而成。

所以,说“鹦鹉鱼”这个名字比较准确。 但很多人看到“鱼”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鲤鱼、金鱼等鱼类,“鹦鹉鱼”这个名字并不贴切,其实应该叫“鸟鹦鹉鱼”。 因为它的亲缘近亲,是非洲的丽鱼,这种鱼有个很奇特的习性——捕猎时,它们不会将猎物一口吞下,而是咬住不放,然后利用身体摆动和鳃盖的力量,一点一点地将食物碾碎后吞入肚子中。

由于这种捕鱼方式有些像啄木鸟,而它们的嘴唇又十分发达,看起来就像在讲话一样,于是当地人称呼他们为“鸟嘴鱼”。 当这种鱼儿被引到其他国家时,由于口音的问题,“鸟嘴鱼”被听成了“鹦鹉鱼”。 这是“鹦鹉鱼”名字的来源,比较官方的说法是因为这种鱼的嘴型长得像鹦鹉。 那有人会问了,既然“鸟嘴鱼”这个名字更确切,为什么还要简称它“鹦鹉鱼”呢?

这是因为“鸟嘴鱼”这个名字太麻烦了,如果放到市场上出售的话,一个不好听的名字会影响销售的,而“鹦鹉鱼”三个字既好写又好认,大家都认识,在商业上是非常成功的,所以这个别名也被广泛使用。

除了“鸟嘴鱼”和“鹦鹉鱼”这两个名称外,还有很多别的名字,比如印度洋棘冠海龟(下面会介绍),还有海龟先生、绿海龟、乌龟、海洋龟、海龟、棱背龟……反正你问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零一种答案。

冉才静冉才静优质答主

鹦鹉鱼在动物地理区系上均属印度西太平洋区,主要生活于珊瑚礁海域。印度洋沿岸从非洲东海岸到红海,太平洋沿岸从日本南部到澳洲,包括中国南部海域。但是主要的种类都在印尼及其周边海域。

一般所指的鹦鹉鱼有60余种,分属9个属,即裸盖鱼属Cheilinus(10种左右),鹦嘴鱼属Clepticus和鹦鹉鱼属Scarus(约40种),裂带鱼属Platax,长尾鹦鱼属Rhinesomarus,尾斑鱼属Kyphosus,齿舌鱼属Kyphosus,红带尾鱼属Kyphosus,金尾鱼属Kyphosus。我们较常看到的主要是前两个属和最后三个属的鱼。

裸盖鱼属中以豹纹鹦鹉鱼Cheilinus undulatus最为著名,被称为“海洋之豹”。其体色在幼年和成年时有较大的变化,幼鱼时头、体、尾布满豹纹状蓝色斑纹,至成鱼时色彩突然变为淡黄褐色,而背鳍和臀鳍则为白色,具黑色横纹。豹纹鹦鹉鱼为珊瑚礁中的高级凶猛食肉性鱼,肉质甚佳,但因为生长速度十分缓慢,且喜欢独行,栖息在远岸深水区,捕捞不易,价格昂贵,一般家庭想购买来繁殖,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鹦嘴鱼属的体色幼年和成年时变化非常大,大多体形较小,在水族馆里的幼鱼只有3~5厘米长,它们是珊瑚礁中的刮食性鱼,成鱼时通常在海水中的岩礁底质上成群游动,有的会把头钻进石缝,然后用奇特的牙齿把死珊瑚体刮得干干净净,这可大大减轻清洁工人的劳动强度呢!这类鱼也是海水观赏鱼中较易养殖的品种。

鹦鹉鱼属的鱼外形与上述两属比较相似,但体形一般要大得多,成年鱼常可达1米长,最著名的如天丽鹦鹉鱼和紫红鹦鹉鱼。

其他三个属的鱼,在海水观赏鱼中也是较易养殖的品种。例如裂带鱼属Platax的三斑躄鱼和多斑躄鱼,体形与前三属的鱼迥然不同,具有宽阔平扁的鳞片,并长有一定的棘刺,游泳时缓缓地上下摆动身体,俨然一只遨游海底世界的蝴蝶;长尾鹦鱼属Rhinesomarus的黄长尾鹦鱼和黄纹长尾鹦鱼,其体形与前三属相似,但尾部长且分为两叉,成鱼的背鳍和尾鳍都较长;尾斑鱼属Kyphosus、齿舌鱼属Kyphosus、红带尾鱼属Kyphosus、金尾鱼属Kyphosus的鱼体形也比较奇特。

鹦鹉鱼的奇特不仅表现在色彩鲜丽、形状多变上,更因为它是“雌雄同体”或曰“雌雄异体”。“雌雄同体”在鱼类中并不少见,如常见的清洁鳗鳚、大海马及海水观赏鱼中的海龙、比目鱼、倒吊等都属于此。但是这些鱼一般是“性反转型”(和清洁虾恰好相反),即由雌性转变为雄性,而鹦鹉鱼则是从雄性变为雌性(有些种类在幼年时是雄性,性成熟时是雌性,经过一段时间又是雄性,真可说是“有福之人,福无疆界”了)。这种由雄变雌的过程被称为倒序性逆转,在性倒序逆转之前身体的两侧为雌、雄两种性征,一侧是功能完全的雄性,另一侧是功能完全的雌性,因此一些渔民称它为“雌雄剑鱼”,是性别转换最离奇的海洋鱼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