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症状怎么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营养 严重的患者必须卧床休息。进食流质饮食,保证热量供给,必要时静脉输液补充能量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温水浴或头部冷敷。高热持续时间超过3天,应适当应用解热药物。
(二)中毒症状的防治 2.胃肠痉挛的防治 剧烈呕吐、腹泻所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纠正;严重腹泻者,可投予收敛药物,如鞣酸蛋白、活性炭,每次1g,每日3次服用;腹痛者可给予解痉剂,如阿托品0.5~1mg肌肉注射,每4小时一次。
(三)发热的防治 3.退热 对一般发热不必急于降温,若体温超过39℃时可适当用些退烧药,但以含布洛芬类药为宜,这些药物的退热作用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对40岁以上或有心脏病家族史的高热病人,应避免采用发汗法退热,以防止发生意外。
本病治疗及时,护理得当,可较快痊愈。一般无合并症患者,只要积极做好护理,供给多种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辅以对症治疗,即能好转。
护理伤寒病人要注意以下各点:
(1)保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提供足够营养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
(2)对高热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不能应用冷敷、酒精擦浴、冰敷、退热药降温等),协助病人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3)对腹胀病人,可采用热敷腹部的方法缓解症状,并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可试用 rectal tube排气,但应慎用肛管排气及泻剂。
(4)做好各种基础护理,便后及时清洗肛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5)严格做好肠道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病人的便和便器必须消毒后才能排放和使用,护理病人前、后护理者要洗手,病人的餐具定时煮沸消毒。
(6)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时做好记录,同时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必要时给予心理支持,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