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幢缸是怎么回事?
我最早在知乎上看到有关锦鲫的问题,是关于其起源于日本还是中国的。当时有个高赞答案说得头头是道,大意是说我国的金鱼经过千百年驯化,早已没有野生血统,而日本的锦鲤还保留了野生基因,所以中国培育的金鱼一放到国内水族市场就大面积泛滥成灾,而日本的锦鲤放到了国内却无此现象,原因是其野生基因还在,可以自主觅食,不依赖鱼缸饲养。 当时看完后觉得很有道理,还点赞了那个高赞答案。后来了解到锦鲫这一物种后,觉得一切都很合理。但是! 我最近看到一些视频说让把锦鲫缸拿到室外,说这样有利于它们的健康。我的天呐,这怎么行呢。 先说温度,户外和室内温度绝对不一样,特别是冬天。再说光照,野外和室内光线强度也完全没法比。最后说有水流更好,拜托,你拿的是锦鲫缸不是金鱼缸好吗。
我是真不知道那些人咋想的呢。 还有的人说让把锦鲤缸放到户外,说这样更有利于它们生长。也是醉了,你想让它快点死是可以的,直接扔到野外也行,不过得先弄死它哦。
在水族器材设备还没有引进国内前,要想建造一个观赏鱼缸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那个时候锦鲤的国内饲养者寥寥无几。之后慢慢开始引进了一些西洋水草缸设备,国内水族器材生产也慢慢兴起。最早的时候人们直接把养水草和锦鲤混养在一个缸中,这样的混养缸称为“二缸”。后来大家发现两者的生活习性存在一定差异,水草喜酸锦鲤喜碱,水草喜光锦鲤喜欢弱光等。于是就有“草缸”和“鱼缸”两个独立的缸产生。再后来,养水草的人发现锦鲤不适合养殖在草缸里,而养殖锦鲤的又觉得水草影响了锦鲤的展示。于是就演变成了“单纯的草缸”和“单纯的鱼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个人生活的舒适性和艺术感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美的心开始渐渐显露出来。养水草的人想把“草缸”艺术化,于是“新柏林”等艺术流派应运而生,让水草的美丽被无限放大。养锦鲤的人也开始思考如何把锦鲤养的更加美丽,更有展示性。“锦鲤幢缸”就是这个时期产生并快速发展的一个产物。
幢缸一般为长方形,底面和正面一般使用钢化玻璃(玻璃的厚度一般不会低于12mm,这样可以更加的承托水面),上面使用亚克力板并开有比鱼大两三个头左右的拉盖用于喂食、捞鱼,左右两边使用亚克力板封死(防止人碰到水面影响水质或者倒翻鱼缸)。幢缸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设备(包括水泵、过滤器、增氧泵、加热棒、灯等)全部隐藏在亚克力水槽中,在观赏时只有水面以上部分露在外面(一般水面以下3~5cm为亚克力水槽),水面以上的设备等全部通过螺丝与亚克力板结合。
一般水下不使用灯具,仅靠表面透入的自然光或者灯具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幢缸使用的设备全部为静音设备,可以降低设备运行产生的杂音,增加观赏性。由于幢缸中的设备全处于封闭状态,且设备与鱼水完全的隔离开来,所以也不容易产生过高的水温,保证了鱼类适宜的水温环境。
幢缸一般使用水池土、珊瑚砂等偏白的底床,再使用小浮石、气鼓石、沉木等素材结合,构成比较有立体感的景观。有的人在使用气鼓石的时候喜欢使用纱网、过滤棉等包上,通过水泵将气鼓石变成类似泉眼的效果。在幢缸中最好使用一些比较有造型感的沉木,这样可以增加其艺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