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寄生虫有哪些?
蠕虫
人体蠕虫包括绦虫、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钩虫、蛔虫、鞭虫、丝虫、旋毛虫等等。蠕虫是人体内寄生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蠕虫是一类体形长、圆柱状、两侧对称、多细胞无脊椎的动物,生殖器官发达,多为雌雄同体,常呈分节状。如似蚓蛔线虫和复孔绦虫分别为线形动物门和绦虫纲的代表虫种。因各虫的生活史各异,幼虫和成虫分别在人或某些脊椎动物体内寄生、发育,并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从终宿主到其中间宿主的转换,故又称土壤—正常宿主传播的蠕虫病。
吸虫
吸虫属扁形动物门的寄生虫,因虫体多呈叶状、菱形或长片形,故又名片虫。“吸”是指头部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多数种类腹吸盘发达,适于吸附于宿主的肠黏膜,故而得名。常见的有肝吸虫、血吸虫和肺吸虫。多数的吸虫需在水生生物(如钉螺、淡水鱼和水生植物等)的体内和水中进行无性增殖,再回到终宿主体内完成有性生殖。人体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的吸虫囊蚴的水生动植物感染的称为人鱼并行传播的吸虫病(如肝吸虫和姜片虫病);而因接触含有活的尾蚴的河水、湖沼或稻田而感染的称为水行传播的吸虫病(如血吸虫病)。
绦虫
绦虫也属于扁形动物门,多数由头节、颈节和多节的带状虫体组成,因其虫体比片虫宽大,体表有纵行条纹如带状,故又名带绦虫。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是我国最常见、分布也较广的绦虫病。此两种绦虫在人体内寄生的成虫,其头节吸附在人的小肠上皮,节片不断萌发,由链体的后端不断脱落带有虫卵的孕节片,孕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或在肠蠕动或排便时从肛门逸出。人误食了猪或牛的含有幼虫包囊的未煮熟的肉(亦称为“米猪肉”或“米牛肉”)而感染。因人和猪、牛等有被感染的机会且在中间宿主和终宿主体内所寄生的虫体形态不同,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也各异称之为循环传播的绦虫病。
钩虫
钩虫属线形动物门的寄生蠕虫,因虫体一端有钩齿或板齿,故名钩虫。我国主要流行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钩虫成虫在人体小肠内交配产卵,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如在土壤中条件适宜,则发育至丝状蚴,当丝状蚴在20℃左右的温湿土壤或水中,接触感染的人的裸露的皮肤,即穿透皮肤(手、足的皮肤多见)或其毛孔、汗腺口,进入血液循环,尔后再随血流由心肺到小肠发育为成虫。感染钩虫者大多因直接接触带有活的丝状蚴的温湿泥土或饮用或洗浴时接触含有丝状蚴的疫水而感染,故亦称为皮肤—血流—肠道传播的蠕虫病。